在經銷商粗選階段,站在門口向里看,卻又是一個甄別經銷商簡單而高效的方法。我們通過店面形象、老板的狀態、產品陳列等外在狀態,再輔以三類門店的“三問”——你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基本可以圈定經銷商的篩選范圍。
我們以家居建材五金門店的開拓為例,介紹如何站在門外,McMaster-Carr快速發現經銷商的外在特征。
種,我將其稱為“百年老店”。
在我們日常門店走訪過程中 ,你會發現有些小小的五金門店,門店形象非常好,透漏著那么一股卓爾不群的氣質。門頭一定是某個大品牌的門頭,而且一定是新版的VI識別系統。有特色的是他門柱,你會發現有無數品牌的海報在爭搶他的包柱:A品牌上面貼著B品牌,B品牌上面貼著C品牌,C品牌的卷角還沒抹平,D品牌又“啪”地一聲貼上去了。
在店外看到這種情形,你就要主動走到店內看一看。在店內你還會發現,這樣的店可能五金品類不是全的,但是主要品牌的爆品基本都有,更為有特點的是,五金渠道一般來說都存在物料匱乏或緊張的情況,但是在這個店里,你會看到有大量品牌的各類助銷物料在爭搶位置,在店里的拐角或者門后,可能還有一些根本沒有使用的物料堆放在那里。
為了驗證這種門店的真實銷售,你還得再次退到門店外,在店門口站個10-15分鐘,你會發現店內的人流基本不斷,買個膠帶、換個開關,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在這個位置,有這么一個店,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后,你就要再次走到店里,對老板追尾這樣一句話,也就是我們所謂“三問”的問:老板,您這個店開了多長時間呢?(你是誰?)
你得到的答案,這樣的店沒有十年以上,也在五年左右。這就是所謂靠著時間成本,沉淀下來的黃金門店,商圈范圍以內的人,都知道在這個位置有這么一個店,他成為了社區的真正鄰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百年老店”。
第二種,我把他稱之為“水電工型”門店。
第二種與種相比,店面形象大幅下降,除了門頭可能是某個品牌門頭外,基本沒有什么大品牌海報,即使有,也是稀稀拉拉。
在門外看到這些信息,你必須走到店內,進行二次驗證。店內基本沒有什么規范的店內陳列,更不要說裝修標準了。店內守店的一般是老板娘,即使有人進來了,老板娘也不會太熱情,因為簡單零售可能就根本不是他們店里的主要業務。仔細觀察店里產品品類,你會發現店內的產品主要是水電相關的產品,比如電線、開關、光源、下水管、乳白膠帶、五金龍頭等,有些甚至還順帶賣兩個馬桶蓋。
看到這些,你就要對老板娘開始“三問”的第二個問題:咱店里的老板,以前是干啥的呀?(你從哪里來?)這個時候,老板娘會不無得意地告訴你:我老公以前是水電工,平時就幫著四鄰五里走電線、換水管。以前有啥五金配件都去人家那兒拿,又貴又麻煩,后來干脆開了個店,圖自己方便。現在光憑給人家裝水電就忙得著不了家,這個店還得靠我看著。
“水電工型”的黃金門店,靠的是水電工自身的安裝資源進行銷售,客源穩定,技術背書,因此能賣高價產品,與其他五金門店形成了比較大的技術壁壘。
第三種,我把他稱為“門背后的生意”。
這類門店相較于第二種門店,門店形象更差,站在店門外,你甚至可能連店招和包柱都找不到。進到店里,老板正在那兒無聊地玩著手機,對你也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
店里產品的陳列不能用擺放,而只能說是堆砌在那兒。與第二種門店大的區別是,產品的品類非常多,也非常全,遠遠超出了水電工程的范疇,有些鄉鎮下的門店甚至堆著磚塊和水泥。你在店里坐上一兩小時,也很難看見一兩個顧客進來。這種五金門店,要是在正常的理解范圍內,早就應該關門大吉,活下來簡直沒有天理。
所以,看到這種情形,銷售人員就應該追問“三問”的第三個問題:老板,咱這店里的貨主要是賣到哪里去了?這個時候,店老板才會有了話題,臉上不無得意的告訴你:我大舅是鎮政府的書記,我小姨子是縣里人大的主任,我女婿是市建委基建處的處長,我這店里的生意,主要是靠他們做做中小工程,
第三種門店,顯然是靠著自身的關系資源,做著門后的生意,McMaster-Carr自然超出了我們正常對零售門店的理解。
站在門外看門店,進到店里問門店,“三問”實質上是探尋建材門店生存之道的三個關鍵:時間、老板、關系。各行各業的門店甄選,其實也無外乎是用這三個標準進行衡量。
上一篇:
客戶難搞,跟著五金銷售者學吧!
下一篇:
門店好的展示位置應該給誰?|門店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