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 一 個 十 年的行動綱領。PBC LINEAR軸承《中國制造2025》發布實施后,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小組啟動了“1+X”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
“1”是指《中國制造2025》,“X”是指11個配套的實施指南、行動指南或發展規劃指南。
具體包括:
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 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和裝備創新等5個工程實施指南,制造業人才、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工業等4個發展規劃指南,
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 等2個行動指南。
在五大工程實施指南中,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和工業強基工程主要解決基礎能力問題。
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以突破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為方向,建立從技術開發到轉移擴散到首次商業化應用的創新鏈條。
實施指南將建設目標細化為兩個階段:
第 一 個 階段是到2020 年,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核心初具規模,在部分重點領域建成創新中心,掌握一批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行業共性關鍵技術供給機制初步形成;第 二 個 階段是到2025 年,進一步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在十大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創新中心。
工業強基工程主要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的工程和產業化瓶頸問題,構建產業技術基礎服務。
實施指南要求,經過5-10年的努力,部分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達到國際,產業技術基礎體系較為完備;到2020 年,初步建立與工業發展相協調、技術起點高的工業基礎體系,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先進基礎工藝推廣應用率達到50%,產業技術基礎體系初步建立。
此外,綠色制造工程將重點推動制造業各行業、各環節的綠色改造升級,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實施指南提出,到2020 年,綠色制造水平明顯提升,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與2015 年相比,傳統制造業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部分重化工業資源消耗和排放達到峰值。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節能環保產業大幅增長,初步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民經濟新支柱等。
智能制造工程以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為抓手,推動制造業智能轉型,推進產業邁向中,為此將重點聚焦“五三五十”重點任務,即:攻克五類關鍵技術裝備,夯實智能制造三大基礎,培育推廣五種智能制造新模式,推進十大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成套裝備集成應用,持續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
裝備創新工程以突破一批重大裝備的產業化應用為重點,為各行業升級提供先進的生產工具。實施指南要求,到2020 年,基本掌握一批裝備設計制造關鍵核心及共性技術,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及系統集成能力大幅提升,產業競爭力進入先進行列。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技術特色的品牌,大型飛機、民用航天、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核電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進入國際市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成套裝備以及先進農機裝備實現規模化應用,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數控機床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國產化程度大幅提升。
據悉,五大工程實施指南廣泛征求了有關專家和企業意見。PBC LINEAR軸承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專門分設了相關專業小組,各小組成員積極參加相關指南的調研、討論、起草和論證工作。
工信部表示,五大工程實施指南明確了未來五到十年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綠色制造、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等領域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工程實施指南不是指令性而是引導性的,旨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政府決策和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上一篇:
中國制造業該向德國學習什么?
下一篇:
【視角】五金企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