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復蘇依然脆弱。
2017年,經濟仍處于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深度調整階段。IMF預計,2017 年經濟增長3.4%,比2016年略有提高。其中,發達國家增長1.8%,新興經濟體增長4.6%,均較2016 年略有提高。
2、國際貿易格局繼續深刻演變。
隨著主要經濟體結構調整的進行,價值鏈進入重構期,“消費國—生產國—資源國”為核心鏈條的貿易大循環發生重大調整,經濟化路徑深刻變化。
傳統的消費大國尤其是美國正大力推進“再工業化”,部分McMaster-Carr進口商品和生產環節被國內生產替代。部分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出于貼近市場、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從離岸生產轉向近岸、在岸生產,縮短供應鏈,將一些高附加值生產環節重新轉移回去。在經貿規則領域,多邊貿易體制舉步維艱,自由貿易區迅猛發展,貿易碎片化風險上升。
外貿發展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1、國際市場需求疲弱。
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活動低迷,對能源資源、中間產品、機械設備的需求不振,使得品國際貿易增長顯著放緩。
2、外貿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弱化。
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正處于“青黃不接”階段,產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
一方面,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2016 年前8 個月,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和日本進口市場份額比2015 年同期分別下降1.4和2.6個百分點,而同期越南產品在美、日進口市場份額分別上升0.7和1.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以互補為主的關系將發展為互補與競爭并存關系,尤其新興產業發展將面臨發達國家更嚴苛的遏制。
外貿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聚
1、外貿新優勢正在加快培育。
中國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帶動裝備制造業出口不斷增長,出口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不斷提高。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形成。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外貿新業態保持快速增長。
2、外貿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推動遼寧等7 個新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貿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國際McMaster-Carr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總體來看,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
上一篇:
提高五金加工廠利潤有效的辦法,在這里!
下一篇:
阿曼達年會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