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天
生物的使用效果受環境因子的影響較大。實際上,生物從噴灑于植物到昆蟲取食或接觸菌體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從害蟲取食到死亡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一時期易受外界影響。其中影響大的因素是溫度、濕度、光照和風。溫度不僅作用于生物殺蟲劑孢子,而且還作用于害蟲本身,從而影響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毒性。濕度對生物殺蟲劑孢子的繁殖和擴散有直接關系。濕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擴散快,易感染和殺死害蟲。陽光中的紫外線對芽孢有著致命的殺傷作用,因此在施用時應盡量避開強光,如下午4時以后使用效果較好風對粉劑生物的飄移和擴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微風下施用粉劑,作用效果。
二、看地
不同地區,生物的使用也不盡相同。我國地域廣闊,地區差異性較大,南方潮濕多雨,北方和西部地區干旱少雨。生物殺蟲劑只有在滿足其生活所需的條件時,才能發揮大作用。一方面在干旱地區要加大噴藥用水量,造成一種高濕環境,易于微生物孢子的存活和繁殖。另一方面可在制劑中加入一些特定的高分子物質和增加溶液粘度的物質,如淀粉、動物骨膠、草木灰浸出液等,可以減少載體從噴灑出來的沉積液中蒸發,從而避免快速干燥的發生,提高使用效果。
三、看蟲
害蟲是生物作用的對象,對于不同類型及特性的害蟲,生物的使用方法也不同。害蟲一生有幾個不同的發育階段,各個發育階段對生物殺蟲劑的抵抗力不同,因此了解害蟲所處的發育階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菜青蟲一生可分為卵、幼蟲、蛹、蛾4種不同的發育階段。卵期有卵殼保護,蛹期有蛹體保護,老齡幼蟲又有較厚的蠟質層保護,而成蟲有翅可飛行。因此,只有選擇低齡幼蟲期施藥,才能充分發揮生物的效果,從而達到“治小,治早,治了”的要求。另外,要根據害蟲取食特點使用不同類型的生物殺蟲劑,如Bt對鱗翅目害蟲效果很好,噴灑后分布于植物表面,使害蟲取食或觸藥死亡。但Bt對刺吸汁液的害蟲(如螨類)無效,而阿維菌素對螨蟲作用效果非常好。
四、看機械
在實際應用中,大多數噴灑系統效率都很低。通常的做法是由上而下直接對作物施用,致使大量都聚集在作物上面的葉子上,其他則損失在土壤里。特別是霧滴較大時,損失就更大。同時,由于生物生產成本高,因而應優化用藥技術。使用高性能噴灑機械也勢在必行,如采用彌霧法噴施,與扇形空氣噴口配套的液壓噴嘴噴出的霧滴小而均勻,使噴霧潛在飄流物減少并使較小液滴噴射至預期靶標葉,提高生物的防效,降低成本。
五、看劑型
生物的防治效果往往與劑型和使用技術密切相關。使用時,要根據防治對象、氣象條件和使用時期,正確選擇適當的劑型,才能達到大防治效果。比如,粉劑可借助空氣浮力和風力分散于較大范圍,從而同害蟲有更大接觸。對于食葉量很大的害蟲,如菜青蟲,采用將可濕性粉劑加水配成懸浮液的方法噴霧,效果較好,而采用噴粉法效果就差些。膠囊劑不較長的防效,而且能保護其中的病原體不受環境因子的影響,可用于大棚撒施。
六、看品種
在生物的實際利用中,不少人對生物的性質還不十分了解,誤認為生物殺蟲劑可殺害一切害蟲,而不加選擇地普遍使用。這樣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且還會延誤防治時期。實際上,生物殺蟲劑專一性很強,殺蟲譜不廣。如蘇云金桿菌(Bt)對防治鱗翅目幼蟲有效,而對同翅目的葉蟬就沒有致病性。而且,蘇云金桿菌的不同品系對幾種重要害蟲的防效也存在著差異。因此,應針對不同靶標害蟲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生物品種。
根據害蟲的遷飛特性,還應采用生物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配合使用的措施。因在生物中加入低劑量的化學,可降低害蟲的抵抗力,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創造條件,同時害蟲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又降低了對化學的抵抗力。這樣兩者相輔相成,從而起到了增效的作用。
上一篇:
冬季大棚蔬菜施用九忌
下一篇:
水稻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