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PVC生產國,中國2009年PVC產量中乙炔法生產占比64%,乙烯法生產占比36%,未來數年,中國乙炔法生產pvc的數量占比將會繼續增加。在產量大幅增加的同時需求的春天卻遲遲難以到來,這使我國PVC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峻。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理事長、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在昨日參加2010年中國塑料產業大會PVC分論壇時作出了上述表述。
李軍表示,中國聚氯乙烯的年平均開工率大概是50%左右,月開工率好的時候可能達到60%-70%,差的時候可能會低于50%,產能過剩將會給PVC行業的發展會帶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比如說利潤總額的下降,經歷了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2009年整個行業的盈利水平,從100億元下降到20億元,差不多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這說明國內PVC行業在高速的發展過程當中,尤其是當宏觀經濟發生急劇變化的時候,PVC行業的抗風險的能力、盈利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
產業行業集中度低是PVC行業產能過剩的第一個重要原因,李軍說道,前10家聚氯乙烯生產企業,加起來差不多是443萬噸的產量,去年整個的產量是915萬噸,差不多是50%左右的水平。說明PVC行業的集中度還是比較低的,現在國內PVC生產企業大概有105—106家,平均的聚氯乙烯生產規模還不足每家16萬噸。
高耗能是PVC產業面臨的第二個問題,中國乙炔法生產PVC的耗電是非常高的。2009年國家出臺了差別電價政策,每度電上漲了2.8分錢,以這種上漲的幅度來計算,國內PVC整個行業的增加成本大概是24億元。李軍預計,這種影響是被低估的,因為事實上很多省份的漲幅是遠遠高于2.8分錢的。他表示,最近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發文,對各地工業用電、差別電價的執行情況進行大檢查,當前正在檢查當中,背后就是電價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做進一步的調整,這將從成本上對國內PVC行業的發展形成壓力,尤其是西北地區的電石法生產企業。
產業布局不合理是國內PVC發展的第三個問題。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2009年國內電石82%的產量和PVC32%的產量都在甘肅等西部地區,再加上中部,幾乎所有的電石和一半多的乙炔法聚氯乙烯生產都是在中西部地區,但中西部地區對PVC消費量占全部產量的30%都不到。相反,PVC的消費量主要是集中在華東、華南等東部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國內PVC行業產業布局存在一定問題。
那么,產能過剩下的中國PVC行業何去何從?對此,李軍提出了部分解決方法。
針對國內PVC產業集中度比較低和產業布局不合理,PVC行業本身可以進行整合,不同企業、不同地區可以進行資源的有效共享和再次分配。最近幾年,國內PVC企業整合速度明顯加快。而隨著整合速度的加快和行業資源的有效利用,國內PVC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步加大。
此外,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產業升級;堅持清潔生產,堅持發展低碳經濟;加強行業自律的約束機制和技術進步也是解決當前國內PVC行業發展問題的藥方。李軍表示,國內PVC企業不能再這樣每年200萬噸、300萬噸的擴張,現在不需要產業的增值,不缺少方案、規劃,現在缺少的就是監督、評估和技術進步、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