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酒鬼酒塑化劑風波、臺灣塑化劑事件,人們對于塑化劑的危害有著更深層意義的理解。
在雷景新教授引領下,參加采訪的人民網、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齊魯晚報等媒體記者在文登市這家企業參觀了加入環保衛生安全型增塑劑后制得的相關產品。
據了解,雷景新教授是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導師,現任國際高分子材料協會膠黏劑分會主席,長期從事高分子材料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在高分子材料表面與界面改性、共混復合和光化學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工作,先后榮獲國家、省級科技進步獎、發明獎數項,其研發成果應用性很強,多數已在企業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首先,他對酒鬼酒塑化劑(也叫增塑劑)風波和臺灣塑化劑事件從專業的角度做了解釋。他指出,白酒在生產時,其配方中不含塑化劑。但酒在塑料管道輸送中,由于酒是有機溶劑,易將塑化劑溶解到酒精中。這兩次事件中的增塑劑成分為鄰苯二甲酸酯類,有一定的毒性,長期大量接觸對人體的生殖系統、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傷害較大。
隨后,雷景新教授對苯類增塑劑、檸檬酸酯類增塑劑和環已烷類增塑劑做了詳細介紹。對苯類增塑劑的典型代表是美國伊士曼168,這種增塑劑中依然含苯,屬于有毒增塑劑,人類長期大量接觸對身體有害;檸檬酸酯類增塑劑以“TBC”和“ATBC”為代表,由于其極高的揮發性、較高的遷移性以及苦澀的味道,在推廣使用中受到極大的限制;環已烷類增塑劑采用苯環加氫而成環已烷,由于其環狀結構很穩定、不易被人體降解,從根本上來說并沒有改變對人體的傷害。因此,研發一種真正環保、無毒、安全,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的增塑劑刻不容緩。
經過長期實驗攻關,雷景新教授研究出一種新型安全環保無毒的增塑劑,填補了國際空白。這種增塑劑以植物提純為原材料,不僅擺脫了苯及環狀結構對人體的傷害,真正做到了環保無毒,也可廣泛應用于醫療(血袋和輸液管等)、玩具、食品包裝、食品級塑料管(酒、醋類)、人造革、可降解魚餌等行業,市場需求旺盛,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