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實與人們的想法恰恰相反。生物可降解塑料不會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它會對環境、尤其是海洋環境造成持久污染。故被貼上“生物可降解”標簽的產品的廣泛使用并不會顯著減少進入到海洋中的垃圾量,或者降低塑料對海洋環境所帶來的物理和化學風險。
生物可降解塑料聽起來是個很好的主意,但問題的關鍵是這些塑料事實上并非可以簡單地通過生物途徑降解。很多被稱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東西確實超過了某些國際機構設定的標準,但這只意味著它們能夠在特定的高溫情況下降解。
最常使用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是不可能在海洋中生物降解的。某些可以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其降解所需的特定條件幾乎不可能在海洋環境中達到,例如這些聚合物需要在工業堆肥中長期經過50℃以上的高溫處理才會分解。有很少的幾種非常特別的塑料的確會奇跡般地降解,但這些塑料的用途很少,而且還更加昂貴。
例如氧降解塑料,這種塑料富含親氧化劑,如錳,能夠促進塑料分解成碎片。調查發現,氧降解塑料在海洋環境中的分解是相當緩慢的,可能需要長達5年時間。而且氧降解塑料碎裂后仍繼續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威脅,由此形成的微塑料顆粒會被海洋生物攝取,造成有害微生物、病原體和藻類的轉運。
生產商不應當在沒有清楚地說明生物可降解究竟意味著什么的情況下而在一個產品上使用這種標簽。對于塑料可能造成的環境危害的解決,生物可降解塑料不是出路,關鍵是改變人的行為。對于那些已經使用過的塑料,我們要把它們當作最初的用途、當作一種資源來對待。如果你把它當作一種資源,你就會想要再次利用它或者對它進行回收。但是如果你把普通的塑料跟生物可降解塑料混在一塊,就會影響再利用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