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網站The Verge報道,為了適應未來自動駕駛時代的要求,輪胎巨頭米其林正在醞釀重新打造無氣輪胎的解決方案,新方案擬改變傳統的車輪+輪胎的結構,并廣泛使用生物基材料3D打印無氣輪胎,具有可降解環保特性,不過概念輪胎量產之路依舊困難重重。
擁有128年歷史、總部位于法國克萊蒙費朗(Clermont Ferrand)的輪胎制造商米其林最近發布了一款3D打印概念輪胎。這款輪胎完全不需要充氣、幾乎能夠永久使用,或將是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完美輪胎解決方案,米其林如是說道。不過,這款新型輪胎依舊處于概念階段,米其林首先還需要找到真正量產的方式……
據悉,米其林將概念輪胎稱為“Vision”,這個蛛網狀、迷幻色彩的海綿輪胎使用了生物基以及可降解材料3D打印成型的,材料來源包括天然橡膠、竹子、紙張、木材、電子產品以及塑料材料的廢棄物、干草、布料、硬紙板、糖蜜、橘皮碎屑,當然還包括鐵罐以及廢棄金屬等等。
聽起來米其林正在使用堆肥來打造頗具未來氣息的輪胎,但實際上,該輪胎還有著更重要的意義。這些輪胎還內嵌了無線射頻(RFID)傳感器,通過數據收集,可以預測汽車的性能與功能表現。而且,輪胎還可以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比如要想開車去山地滑雪,只要開車去一家米其林3D打印店,那么汽車輪胎可以馬上換成雪地胎。
米其林研發部門高級副總裁特里·杰提斯(Terry Gettys)表示:“這款概念輪胎是未來的一種理想解決方案。我們確信,未來將使用一種獨特的結構來代替車輪+輪胎的這種組合形式,新結構將承載負荷,并降噪提供舒適的用車體驗。對于概念輪胎將成為未來解決方案,我們備受激勵。”
如果汽車完全自動駕駛化,那么今后傳統的設計語言將會被會被拋之腦后。汽車制造商以及工程師們也已經開始在為未來汽車內飾動腦筋,比如移除方向盤、增加書架、放置可折疊桌子或者旋轉座椅等等。而不甘落后的米其林則希望再造其輪胎產品,既在外觀形態上,又在功能功用上提升輪胎的未來實用性。
杰提斯表示:“隨著汽車越來越自動化,對自己操作以及駕駛樂趣的要求將會大大縮減。事實上,當乘客將駕駛權轉交給汽車之后,他們可能根本都不關心操作帶來的感覺。那樣的話,客戶預期將會出現巨大改變,并更加關注舒適度以及噪音等問題。乘車時,自動駕駛則變成蠶繭,而在到達目的地之前,乘客希望能夠擁有一段不錯的乘車經歷。但是,旅程中的樂趣是源自于他們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相互討論,或者是完全不被外界攪擾等等。”
另一方面,無氣輪胎的概念其實并不是新理念。普利司通(Bridgestone)自2013年便開始玩味這個想法,并發布了其為微型車打造的首款無氣輪胎。普利司通的目的是降低司機們因爆胎而不得不尋求幫助的概率,同時也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打造更加可持續發展的駕駛活動。而且,公司最近正在為自行車測試無氣輪胎。
其實,米其林Vision輪胎今年初便已經在蒙特利爾首發過了。之后,8月初,米其林還將3D打印樣本輪胎帶到了紐約市,以增加曝光度。但是回顧米其林128年的輪胎打造歷史,Vision并不是米其林第一款無邊框、無氣輪胎。米其林Twheel輪胎則是10多年以前的概念輪胎,而現在該輪胎已經用于小架構、低速車輛以及如高爾夫球車、割草機等器械裝置上了。
Twheel輪胎使用的局限性同時也反映出米其林在量產3D打印版Vision輪胎過程中面臨的巨大挑戰。杰提斯表示:“這真的不是一款已經面市的產品。而且我們也缺乏制作它的材料。”
那么現在缺什么呢?米其林現在已經為保時捷俱樂部以及卡車司機們制造內嵌了無線射頻傳感器的輪胎,并可以檢測溫度以及胎壓等等。由此可見,互聯性質的輪胎并不是難點,而杰提斯指出,長期來看,使用秸稈、橘皮等可降解材料3D打印完整的實體結構才是真正的挑戰,而這也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方面米其林也有著不少外部合作伙伴,公司預計可以到2023年實現量產。
米其林追求進步,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的精神令人敬佩。目前,世界上70%多輪胎是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生產的。雖然天然橡膠可再生,但是絕大部分材料則是石油基。而科研人員花費了10多年時間才研發出生物基合成橡膠。而杰提斯表示表示,或許米其林也需要花費同樣多的時間,使用另外的材料打造輪胎,并達到汽車行業的高性能要求。
不過,即便3D打印版Vision輪胎真正量產,未來這款無氣輪胎也將面臨不少問題,尤其是在可降解方面,比如,如何防止輪胎在使用過程中被降解?杰提斯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而且這也是一個真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