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誕生100年以來,人類產生了80億噸的塑料,這些塑料一部分累積在社會生活中,一部分變成廢塑料進入填埋場多年不能降解,或是被送到焚燒廠焚燒產生廢氣。
因此,在大眾的視野中,廢塑料污染了環境,廢塑料行業就是在收破爛,廢塑料企業被定性為“小散亂污”。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一直以來,廢塑料行業包含著太多誤解。
這么多年,廢塑料行業的人把地球上開采的礦產資源,進行再次回收利用變成新的資源,延長了塑料為人類服務的時間,客觀上也是保護了環境,因此我們應該是一個被尊重的行業。
如何實現從“被誤解”到“被尊敬”的行業變革?
大力推廣“互聯網+”的新模式,促進大數據、信息技術等在塑料全產業鏈的滲透與應用,使交易市場由線下向線上線下結合轉型升級,實現上下游企業間的智能化物流。通過信息技術,優化資源,減少行業中間環節,提升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企業應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完善塑料全產業鏈體系。
我國著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互聯網+”模式是當下發展的新形式。全球循環塑料網(全塑聯)借助互聯網+技術驅動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打造“塑料全產業鏈+互聯網+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供應鏈金融”為一體的產業鏈平臺,發揮平臺的聚集效應,最大程度上提升每一個產業鏈支點的效率與價值。
廢塑料行業六個革命性轉型:
1.從“洋垃圾進口”轉向“國內垃圾分類回收”
2.從“隨地建廠”轉向“園區集中”。
原來廢塑料行業有一個特點,都是農民游擊隊,有一些小的加工廠分散建廠,環境治理成本比較高,國家也較難監管,所以我們要從隨地建廠轉向集中的園區建設。
3.從“低小散”轉向“集團化、規模化”
行業的規模集中度越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越強,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4.從“材料加工”向“產品生產”延伸
要從原來的收購廢塑料清洗加工,到做成最終的產品,現在很多的企業都能生產出高大上的產品。
5.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智能制造”
從原來的手工分揀清洗轉向智能制造,我們這個行業需要涌現技術水平高、產品先進、現代化程度很高的企業。
6.從生產者轉變環境綜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