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吹塑薄膜質量的好壞除了與配方有關外,與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控制也有極大的關系。現將操作控制簡述如下:
一、聚氯乙烯吹塑薄膜開車與停車操作控制
開車前首先使設備各段加熱至要求的溫度,再恒溫20~30分鐘即可開車。開車前檢查料斗中有無異物,開車時先使螺桿在最低轉速下空轉1~2分鐘,觀察螺桿有無異聲,馬達安培表有無超負荷之現象,一切情況正常時,即可投料。待物料從口模出料后,調節牽引速度,以達到要求的厚度及寬度,然后從芯模中通入壓縮空氣再小心的將薄膜拉上牽引輥,待產品符合規格后,即可投人生產。
停車時,先將機身、機頭、口模各段電熱全部關閉,然后切斷料源,逐步降低轉速后停車。螺桿停止轉動后,用芯模頂出裝置頂出芯棒和芯模,然后迅速打開機頭法蘭,取出過濾板清理。清理模具時,必須用0號細沙皮及銅制工具,以免損壞模具。最后把機筒中的余料在最低轉速下放盡,用螺桿頂出裝置將螺桿頂出,清理螺桿及機筒,最后關閉總電源。
二、聚氯乙烯吹塑薄膜厚度控制
如何控制吹塑簿膜厚度的均勻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影響厚度均勻的因素比較多,例如:
(1)聚氯乙烯粒料的配方對吹塑薄膜厚度均勻度有很大影響,一般要求粒料有良好的塑化性、均一性、流動性及熱穩定性。
(2)保證熔融的聚氯乙烯有恒定的溫度,因為溫度直接影響熔融塑料的粘度,也就影響出料量的均勻性。
(3)薄膜四周要有均勻的冷卻速度。
(4)機頭縫隙的大小對薄膜的厚度均勻性也有影響,縫隙大時,不均性增大,但出料量可以提高。
(5)機頭連接器、口模的溫度都要控制恰當,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薄膜的厚薄不均勻。
(6)要有恒定的吹塑壓力(即薄膜中的空氣壓力),以保持穩定的泡影。在選定的配方、適當的操作溫度、恒定的轉速、穩定的泡影情況下,吹塑薄膜出口處厚度控制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①用支頭螺絲控制芯模與口模的間隙。
②用風環控制薄膜四周的冷卻速度。
③用水冷或燈照控制厚度。
前二種方法使用較多,第三種方法控制厚度不易均勻,只有在設備比較困難的條件下才使用。用支頭螺絲控制的方法,操作簡便,不需要輔助設備(如風環、燈光等),容易控制,調節范圍廣。用風環控制的方法,只要風環設計得合理,操作熟練,可以調節薄膜的厚度,并且較均勻。究竟選用什么方法,可以根據具體條件確定。
三、頂芯棒、換網吹塑薄膜工藝控制
在薄膜的生產過程中,由于時間過長,溫度過高,有分解或出料量減少的現象發生,因此需要頂芯棒或換網。頂芯棒、換網不需要拆車清理,只要稍微小拆,在機筒中的聚氯乙烯還來不及分解即可開車,時間短,效果好。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頂芯棒:發現芯棒尖處分解需要頂芯棒時,立即停車,關閉電源,迅速將頂芯棒設備裝好,見圖9-5。很迅速的將芯棒及芯模頂出,將粘在芯模上的物料清理清楚,然后迅速把芯模裝入機頭內,再用電熱板加熱,以彌補清理時散失的熱量,待溫度到達要求后立即開車,這樣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縮短了拆車時間,提高了產量。一般頂芯棒到正常生產只需要15分鐘。與拆車相比,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
換網:如發現口模后端近機身處有分解焦粒出料量減少、出料不均勻或泡影不正等現象,就要換網。換網時同頂芯棒一樣,先停車,關閉電源,然后迅速地打開帶有機頭的法蘭板(機頭不需拆下),取出過濾板進行清理,并調換過濾網(用一層40目鐵絲網及一層80目的銅絲網),挖掉連接器中錐形喇叭口中的隱料,立即緊好法蘭再開車。
一般換網時間只需5分鐘,比拆車時間縮短20倍左右,大大提高了設備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