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國石油企業協會與中國石油大學聯合在京發布《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1-2012)》(下稱《藍皮書》)。該報告稱,2011年中國原油凈進口2.5億噸,對外依存度達55.2%,同比增加1.5個百分點,天然氣凈進口281.8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21.56%,同比增加9.4個百分點。如此高的對外依存度將會給我國的能源安全帶來諸多隱患。最為直接的一點就是國際原油價格的高企給中國居民生活和企業運營造成巨大壓力。
由于伊朗受到制裁的關系,原油價格自1月以來上漲超出15%,3月份更是創下每桶128美元高位,只比2008年的高峰低了20美元。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師畢羅爾說,由于油價節節上升,石油消費國的石油開支數額,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更加讓人擔憂的是,這個上漲僅僅是個開始。從需求來看,雖然世界經濟普遍呈現低迷狀態,但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原油需求并沒減少。日本爆發核危機之后,對原油的需求也將上一個新臺階??傮w而言,世界原油的需求量依舊巨大。
相反,供應方出現了很多問題。伊拉克和敘利亞爆發危機之后原油供應仍未恢復;中東和北非局勢依然緊張,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爆原油價格飆漲。“2012年,國際原油價格將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150美元時代也許就在今年到來。”宋亮說。《藍皮書》也稱,2012年將是中國油氣產業面臨的“更為艱難的一年”。
對外依存度過高的更大風險源于中國經濟發展將受制于人。“能源的輻射面太廣,幾乎包括了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中的所有行業。能源對外依存度過高,相當于被別人扼住了經濟發展的喉嚨。”宋亮說。有業內人士認為,不必過于看重能源對外依存度的高低。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的原油對外依存度遠遠高于中國,其經濟發展也沒出現問題。
不過,中國的情況和日本不同。“首先,日本有著大量的原油儲備,而中國的原油儲備僅有30天。從安全角度講,這個數字應該提升到3個月或者半年。其次,日本公司在國外投資參股了很多油田,對其供給和價格都加以控制。而中國的走出去找油,都是‘三桶油’操作,容易遭遇他國抵制。中國應將民營資本納入到海外找油的行列。再次,日本實現了能源多元化,而中國的新能源發展屢屢受制。最后,日本已經基本實現了節能社會,而中國依然是不足與浪費共存。”宋亮說。
中國解決能源對外依存度過高的風險就要開源節流。正略鈞策咨詢公司顧問魏廣巨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應該擴大能源供應商的名單,在全世界尋找新的能源供應伙伴,實現供應伙伴多元化。收購、兼并、聯合開發等多種措施拓展國際能源市場,生產甚至是購買能源儲備。與此同時,還必須加快對中國海域尤其是深水區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