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合成熱塑性彈性體(TPE)市場規模預計在400萬噸以上,截至2023年,總收入有望達到197.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將在4.5%以上。
2023年全球熱塑性彈性體市值或達197.6億
2014年,亞太市場需求占據了全球市場需求的40%以上。其中,日本、中國和印度的市場份額,在2015年,則占到了亞太地區的85%以上。隨著印度和中國汽車%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制鞋行業遷移到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加速了該區域的市場需求的擴張。
然而,汽車部件生產商對于輕質材料不斷增長的需求有望推動整個TPE市場的快速發展。2015年,汽車的全球需求量達到8600萬輛,到2018年,需求量預計超過1億輛,在此期間, CAGR估計在4%左右。
隨著減少碳排放量的相關環境法規的頒布,加上車輛減重以增加燃油銷量的市場大趨勢,迫使眾多汽車原始制造商開始采用塑料而非金屬&合金來生產汽車部件。車輛減重的一個重要優勢是會降低碳排放量。
那些嚴厲的環境法規是由北美和歐洲的監管機構指定發布的。有消息稱,車輛每減重450 Kg,碳排放量平均可減少40 Kg,燃油效率可增長10%左右。
過去幾年,市場上有多家品牌開始關注生物基熱塑性彈性體。法國阿科瑪的Pebax Rnew屬于聚醚嵌段酰胺,由從蓖麻油的提煉物制成。阿科瑪的生物基TPE可再生成分的含量在26%到100%左右,可應用于汽車、鞋以及電子類產品中。生物基熱塑像彈性體市場價格走勢對行業滲透至關重要。
杜邦公司的可再生Hytrel RS熱塑性聚酯彈性體是利用其細菌發酵專利技術,用玉米葡萄糖作為原料制成的,可再生成分含量在20-60%,可應用于油管,軟管,安全氣囊門和阻尼器等。
麥金莎公司的Pearlthane ECOTPU制品則是由蔬菜中的提取物制成。北美對塑料消費&處理方面的規定,將推動該區域TPE市場的穩步發展。全球熱塑性彈性體市場份額相對集中,四家主流企業份額高達47%。一些主流企業正將它們的TPE產能轉移到中國、巴西、印度、泰國、馬來西亞以及越南等勞動力相對比較廉價的區域,同時也更利于原材料的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