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關于大型煤企漲價的傳言終于得到證實。5月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與神華、中煤、同煤、伊泰在北京舉行“4+1”會議,會議決定,6月四大煤企下水煤價格較5月普漲10元/噸,港口近兩個多月來的煤價平穩局面被打破。
市場關于大型煤企漲價的傳言終于得到證實
受此影響,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結束10連平,報收于390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5月25日至5月31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1元/噸。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煤礦限產,近期坑口動力煤漲價,同時港口部分高硫煤種缺貨,下水煤價格先行指標沿海運費已經異動,加之進口煤到岸價也有所上漲,因此,“4+1”會議敲定的漲幅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但是,在需求端煤炭消費低迷的情況下,目前支撐煤價上漲最主要的市場性因素是主要產煤區的去產能、限產減產帶來的煤炭供應減少。因此,未來煤價走勢更多取決于限產政策的執行力度。
聯手推漲
分析師韓濱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漲價源于嚴格的煤炭去產能政策。
國務院決定自2016年開始,3-5年內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財政部又設立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用于獎補地方和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工作。山西、內蒙古、河北等多地陸續發布了去產能方案。
“4月實行的嚴格限產政策,使得煤炭市場產量緊縮,煤企在5月中旬就放風漲價,致使電廠為了迎峰度夏提前加大采購力度,導致煤炭價格上漲成為可能。”韓斌分析道。
導報記者注意到,實際上這并非四家煤企今年第一次推漲價格。去年年底,神華決定漲價5-10元/噸。今年1月,四大煤企決定從2月1日起上調5500大卡煤種平倉價,每噸較1月上漲10元至382元/噸。以上幾次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2016年初煤企開工不足,庫存較低。“但此次四大煤企上調煤炭價格,是一種非正常的做法,并非市場行為。”韓濱說,“前幾次調價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煤炭行業的整體低迷并未改變。”
首席評論員李學剛認為,大型煤炭企業上調6月份動力煤銷售價格一致行動的提前反應,是打破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市場平穩運行局面、促使該地區動力煤價格和價格指數在本報告期出現上漲的主要原因。此外,24個港口規格品的價格13個持平、11個上漲,顯示該地區動力煤交易價格整體呈現上漲態勢。而390元/噸的價格指數水平,較年初371元/噸上漲了19元/噸,漲幅為5.1%。
難以持續
在韓濱看來,4、5月份是煤炭需求的淡季,說明此次漲價是一種短期行為,可持續與否關鍵在煤炭限產力度的持續性。而目前的市場需求不足以支撐煤炭企業持續漲價。
由于下水煤數量的減少,港口庫存處于上升階段。數據顯示,5月23日至5月29日,環渤海煤炭庫存量由前一周的1235.4萬噸增加至1320.8萬噸,環比增加85.4萬噸,增幅達6.91%。
能源分社社長、導報特約評論員李宏認為,環渤海四港庫存量均所增加,但從港口實際交易情況來看,需求端并未明顯增加采購力度。相反,今年南方水資源豐沛,水力發電優于往年,本就處于消費淡季的火電運行更加低迷,數據顯示,近3個月來六大電廠日耗一直維持在55萬噸左右的中下游水平,近期也不見明顯上升跡象。因此,本次大型煤企的漲價并不存在市場需求端的支撐?! ⊥瑫r,隨著煤炭搶運的結束,需求恢復低迷。煤價上漲后,在下游需求走弱的情況下,將影響用戶的拉運和采購的積極性,下游用戶繼續對國內市場保持觀望態勢。
“從長遠看,煤炭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依然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煤企需要一個合理的盈利空間,所以漲價仍將持續,但漲到什么程度,則需要持續觀察。”李宏表示,以前是煤企虧得厲害,大家愿意限產,一旦虧損情況有所緩解或者賺錢,民營煤礦大概率將控制不住而加大生產,從而又會加大供應端的壓力。
4、5月份是煤炭需求的淡季,說明此次漲價是一種短期行為,可持續與否關鍵在煤炭限產力度的持續性。而目前的市場需求不足以支撐煤炭企業持續漲價。